之前我们讲到了中国制造业结构主要是以中低端为主,跟先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。中国制造业依靠劳动力和市场优势占据全球市场的红利逐渐消失,在急需转型升级的今天,中国制造业发展出路在哪里?
建国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
在建国之后的29年,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,能制造各类工业和消费产品,军工制造业建立了一定基础,但更多的是制造工业产品,消费品制造只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。改革开发后,中国制造业开始崛起。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开放,民营经济逐渐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,中国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,部分制造产品还出现供大于求。
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医疗,企业发挥低成本优势,逐渐形成国际竞争力,赢得大量的OEM订单,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使“Made in China”闻名于世。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,改变了企业的制造模式。
2003年之后,中国的船舶、航天、机床、汽车、工程机械、电子和通讯等产业迅速发展,并带动重型机械、模具以及钢铁等需材料的发展,从而带动整个制造产业链的发展,资本市场也为中国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资金。
2008金融危机后我国制造业GDP对GDP总量逐年下降,从2007年的32.9%下降到2016年的28.8%,2017年小幅提升至29.3%。而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在2008年下降至39的历史地位,虽然之后触底回升,但一直在50的“枯荣线”附近徘徊。
中低端制造业仍是中国制造业主力军
中国制造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一,门类齐全,体系完善,载人航天、载人深潜、大型飞机、北斗卫星导航、超级计算机、高铁装备、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、万米深海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的突破,形成了若干具有国家竞争力的产业和骨干企业,具备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,但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、产品缺乏知名度、资源利用率低、产业结构不合理、信息化水平低、国际化程度低等因素与先进国家相比制造业差距较大。
从固定投资占比情况的历史变化看,较为低端的金属加工业、化工制造比重已经逐年下降,从国家统计局2017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看,非金属矿物制品、化工制造业、汽车产业、通用设备制造、专用设备制造等中低端行业占据中国制造业比例大。中国制造业投资还比较分散,但逐步走向高端和服务型制造业。
人口结构变化,年轻劳动力减少,老龄化到来,或将减少我们中低端产品的供给,人力成本将可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,只有生产中高端的产品才有合理的利润回报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国内基建的完成,制造业需求或将减少,服务业需求有望增多。随着水平收入的提高,人民对高端产品多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增加,所以企业要提高自动化水平,提高产品生产质量,尤其高端产品。重视升级转型、重视高端设备、重视自动化、重视智能化。未来集成电路、军工、航空航天、高端机床、机器人、海工装备、轨交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。
文章来源:中国自动化网